- 所在位置:
- > 尊龙d88现金旧版 >
城市更新,是一个“左右开弓”的概念,一手“牵”着民生,一手“拉”着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乘坐轮椅的老人,还是手推婴儿车的家长,都能经过杨浦滨江的坡道,轻松抵达亲水平台——还岸于民,是为了让所有人切实、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住了半辈子,她没想到的是,老房“越住越年轻了”——崭新的米黄色外墙,整齐排列的红色屋顶,改造“行程过半”,美丽家园的实景图在居民的眼前徐徐展开;工人新村,这个她脑中的“抽象名词”,化为舞台中央的浓浓烟火气——今年,大型原创话剧《暖·光》将再度回归YOUNG剧场,该剧还将为即将落成的杨浦文化馆开台;从经典文本到舞蹈剧场,戏剧对谈带领市民读者开展跨界阅读——老建筑与老建筑发生良性互动,共同成为市民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容器”,实现场域与社群的融通……
如何以民为“圆心”,形成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杨浦模式、杨浦路径、杨浦样本?初萌的春意中,杨浦正在积极探索。
“希望通过《导则》的制定,能真正做到《导则》先行,无障碍设施的改建新建、落地落实,可以使我们出行困难人员在滨江游览顺畅。”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士,柳丽十分盼望能在杨浦滨江实现出行无障碍。
柳丽说的《导则》,是指《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于2022年发布,是上海关于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的首部导则,充分考虑了听障、视障、肢残等特殊人群的现实需求。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对于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等布局、建设、维护都作出了细致的规定,有的甚至精确到毫米。
对扶手、台阶、公共厕所、城市道路入口等20多个节点设施进行无障碍提升改造;升级完善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导识设施3大系统……近日,《上海市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
人民城市新实践,人人共享发展成果是应有之义。城市更新日益加快的步伐中,杨浦滨江的“无障碍”,不仅仅囿于服务部分群体,而是突破“畅游”的局限,传递着人文的温度。除了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携带大件行李、使用婴儿车、短期受伤的市民,同样是杨浦滨江无障碍设施的受益者。比如,无论是乘坐轮椅的老人,还是手推婴儿车的家长,都能经过这里的坡道,轻松抵达亲水平台。
除了空间、环境的升级,杨浦还注重用科技提升游览体验——开发智能语音导览、户外服务系统、无障碍数字地图、多功能扶手等产品,打造基于AR技术的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在滨江公共空间部署自动感应导览机、户外求助设备等,服务特殊人群。
杨浦滨江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建设还岸于民,是为了让所有人切实、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
残疾车停放、轮椅拐杖租借、手语翻译服务、无障碍卫生间、志愿者预约服务……“杨浦滨江残疾人阳光综合服务中心”占地150平方米,与“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形成“1 X”滨江助残服务模式,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贴心服务。
在工农新村住了半辈子,居民刘女士曾经动过搬家的念头,“以前房子旧了,子女劝我搬走和他们一起生活”,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如今老房“越住越年轻了”。
崭新的米黄色外墙,整齐排列的红色屋顶……“现在看着小区面貌一新,心里真开心!”刘女士说。
殷行街道“工农新村美丽家园项目”于2023年底启动施工,春节前夕,屋面改造部分接近尾声。美丽家园的实景图在居民的眼前徐徐展开。
小区以前的模样,居民徐先生历历在目:“小区大部分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房屋,为平屋顶和坡屋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屋面、外墙面装饰层以及公共部位都出现了老化破损现象。”
记者了解到,项目根据小区现状,对房屋建筑单体和室外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使整个小区焕然一新,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比如,改造入口外立面,设计小区铭牌,更新门禁系统,人车分流等。
小区道路更新,也是改造的一部分——铺设沥青路面,同时加高并修缮原窨井。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小区部分区域为上柴厂员工宿舍旧址,道路更新引用柴油发动机的部分元素,将彩色线条穿插于主干道,为小区增添活力。
记者从殷行街道管理办了解到,为了充分倾听民声,施工单位在现场设置了接待室,改造过程中居民有疑问、有诉求都可以直接沟通解决。目前,已有32栋屋面和外墙涂料改造施工完成,剩余部分将在春节后继续进行。
“我们美丽家园项目‘行程过半’,面貌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小区未来的样子,大家都很期待。”徐先生说。
市民蔡女士是一名“80后”,对她来说,工人新村曾经只是存在于父辈、祖辈口中的“抽象名词”,而如今,这个“抽象名词”在蔡女士的眼前“具象化”了——
“我是三楼小吕,发电厂的,这是我的爱人小赵。”“你们好,你们好!”简单的白墙、木椅,搭配一条“四菜一汤”式样的老床单、几只搪瓷锅碗……舞台上的精心布置,让人一下子“穿越”到七十年前工人新村里的场景。
去年11月初,大型原创话剧《暖·光》在YOUNG剧场上演。坐在台下观剧的蔡女士几度被感动。“它的场景很朴素,讲述了张阿根与工人新村一辈子的缘分,因为他人生中的几次转折都落在了工人新村。我会想,是不是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内心特别澎湃。”蔡女士说。
工人新村,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上海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话剧《暖·光》讲述的正是普通工人的生活,通过人物在时代洪流中搬入、搬离、又搬入工人新村的曲折经历,谱写一曲属于工人新村的歌谣。
《暖·光》编剧管燕草就是在工人新村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她心中,工人新村里温暖有爱的生活是一生的“珍藏”,制作一部以工人新村为题材的话剧则是长久的“执念”。
为了将剧目演绎得更鲜活,《暖·光》的创作团队提前深入上海现有的工人新村,实地感受邻里氛围。台词中,演员们也加入了不少本土元素。“我们这部剧的角色中,有上海人,有宁波人,也有苏北人,所以要求演员去学一些贴合角色的方言。这样会加深表演的时代感,带来更真实的观感。”
“讲工人新村的剧很少,因为很难演绎。导演、编剧、演员都要对工人新村有全面了解,才能演出‘生活气’。”话剧《暖·光》艺术指导毛时安评价该剧,不仅有工人新村的工人、家属之间的大爱,也有某种失落的、怀念的、复杂的时代情绪,“尽管有这么多复杂的情绪交织,但剧目的总基调仍是积极的,剧如其名,给我们一种向前的光,一种温暖彼此的力量。”
据悉,话剧《暖·光》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该剧已被列为中国文联2023扶青计划资助类立项项目。
据媒体报道,《暖·光》修改后将于今年再度回归YOUNG剧场。该剧还将为即将落成的杨浦文化馆开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榜名单,杨浦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戏剧 ”,是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子项目,与YOUNG剧场合作频繁,旨在丰富读者对文本的跨界理解,在不同艺术语境下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
记忆与忘却间,我们如何妥协?日前,舞蹈剧场《记忆变奏曲》在YOUNG剧场拉开大幕,吸引了不少观众购票观演。《记忆变奏曲》的诞生,是以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笑忘录》为灵感的。
舞蹈剧场开幕的前一周,杨浦区图书馆内,YOUNG剧场节目总监包容容担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袁筱一与《记忆变奏曲》编剧庄稼昀、导演江帆,围绕《笑忘录》展开戏剧对谈,从经典文本到舞蹈剧场,带领读者开展跨界阅读,探索“记忆”这一核心主题。
米兰·昆德拉是唯一一位在世时就入选“七星文库”的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笑忘录》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谈及为何将这部作品剧场化时,庄稼昀表示,自己在阅读该书时,经常感受到各种元素和主题之间的呼应,那种难以言明的扭结恰恰可以借剧场进行具象表现。这同样也是江帆决定导演《记忆变奏曲》的主要原因,“这种文本与情感的呼应,让我骤然回忆起自己在经历强烈记忆突然消散的那一刻,既真实又虚无的情感状态。”
那么何为舞蹈剧场?在庄稼昀的解释中,舞蹈剧场是“行动方式和行动逻辑的组合”,它关注舞者的生命状态,需要舞者的生命经验,不再把服务剧本作为主要任务。江帆也强调,舞蹈剧场的关键不在于扮演他人,更多的是自我表达。
对谈中,袁筱一也对舞蹈剧场这一创意呈现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她看来,昆德拉意图探讨的正是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之间的关系,舞蹈剧场使她联想到,未来是否会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进入文本。
自上世纪90年代米兰·昆德拉的著作进入中国市场后,便收获了颇高的讨论度和关注度。袁筱一正是米兰·昆德拉作品《生活在别处》中文版的译者。活动中,她为读者理解《笑忘录》提供了不少阅读建议,比如,这部作品不是线性叙事,但所有章节的共同主题都是“记忆”,读者可以选择只读其中一章,即便无法理解《笑忘录》的全貌,也可以在某一个部分读懂昆德拉,或多或少找到一些记忆的真相。
重楼飞檐、雕梁画栋,前身为“旧上海市图书馆”的杨浦区图书馆,拥有“小故宫”的美誉;YOUNG剧场的前身为杨浦大剧院,以戏剧为核心,构筑新青年艺术家的引力场与实验场,打造没有边界的剧场,实现场域与社群的“动态融通”。老建筑与老建筑发生良性互动,共同成为市民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容器”,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